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廣大青年實現夢想的人生路越走越寬。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呼喚著更多技能青年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1/3”。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關鍵是拿出真招、實招、硬招,讓廣大技能青年成長有支撐、創新有舞臺、奮斗有回報,努力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
學校、企業、政府三方聯動,讓廣大技能青年成長有支撐。“十四五”時期,要加快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為廣大技能青年成長成才完善“培養鏈”、暢通“快車道”。職業院校要抓好源頭培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結合青年技能人才專業特長、崗位職責分配導師,量身定制培養計劃、職業生涯規劃,根據企業發展需要,探索“訂單式”人才培養、“套餐制”培訓模式,引導廣大技能青年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勤學苦練、深入鉆研、勇于創新、敢為人先,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企業要發揮好育才主體作用,切實把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納入企業年度計劃和發展規劃,依托企業培訓中心、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載體和平臺,通過名師帶徒、技能研修、崗位練兵、技術交流等形式,加快形成“只要干得出彩,人生就會精彩”的用人價值導向,在青年中形成“技能成才、崗位建功”的良好氛圍,把“知”與“行”、“學”與“用”緊密結合起來。政府相關部門要為廣大技能青年交流學習、風采展示、成長成才搭建更多更好的平臺,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動形成人人學技能、有技能、長技能、比技能的技能型社會。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讓廣大技能青年創新有舞臺。一方面,完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定期舉辦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通過技術大比武、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促培、以賽提質,激發青年技能人才比拼趕超的意識,展示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讓廣大技能青年有機會大施拳腳、大展身手、“破圈出道”,把職業技能大賽打造成讓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精彩舞臺。另一方面,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培養技能人才。比如,圍繞數字中國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工匠培育計劃和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行動,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使他們的創新才智充分涌動,為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青春智慧。
探索適應青年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評價體系,讓廣大技能青年奮斗有回報。厚植工匠文化,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舉辦“青年工匠”等評選活動,暢通青年技能人才參評“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的通道,讓青年技能人才嶄露頭角,提高職業認同感,讓技能成才之路真正成為有奔頭、受尊重、可持續的職業選擇。探索適應青年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評價體系,完善和落實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評價、考核機制,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勵政策,激發青年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廣大教師乃至全社會要做技能青年成長成才的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幫助解決技能青年在就業、住房、養老等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引導他們爭做聽黨話跟黨走的排頭兵、建新功立偉業的主力軍、本領高能力強的奮斗者、講團結促和諧的帶頭人。(作者:王曉光 系長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