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高等教育強省暨高水平大學建設工作推進會。從分層分類推進高校建設、集中力量扶持重點學科,到緊盯政策抓落地、集中財力辦大事……此次會議為浙江推進高等教育強省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實施路徑,也宣示了浙江要以超常舉措加快推動高等教育強省建設的決心。
風好正是揚帆時。連日來,全省各高校師生積極學習會議精神,謀劃新階段發展思路。
對標一流,聚力高水平大學建設
從今年年初的全省“新春第一會”提出要搶占“雙一流196工程”等新賽道到此次會議提出“以一流眼光、一流理念、一流舉措推進‘雙一流’建設”,對標一流、全力突圍已然成為全省各高校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為此次會上的發言高校之一,浙江大學表示將強化一流使命,發揮龍頭作用,努力以自身的高水平發展引領帶動全省高等教育整體躍升,奮力在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中走在前列。目前,浙大已向若干所省內高校的一流學科和博士點建設輸送了高層次學科帶頭人,今后還將牽頭組建浙江高水平大學聯盟,推動相應學部、學院對口支持省內高水平大學“登峰學科”建設。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說,一直以來,西湖大學立足“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為全省高水平大學建設突圍開辟新賽道,“接下來,西湖大學將持續聚焦基礎學科建設內涵,發揮教育、科技、人才重要結合部作用,強化尖端引領,形成核心競爭力,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中體現擔當作為,在建設‘重要窗口’、高教強省的新征程中展現西湖之為、西湖之智”。
在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金一斌看來,此次會議提出的“全力打造高等教育強省新名片”,無疑是吹響了浙江省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沖鋒號。他表示,中國美院長期保持全國藝術學科建設的示范引領地位,未來要以更高站位、更強自覺,力爭成為位居全球藝術院校前列的一流美術學院,強有力支撐浙江高等教育強省、文化強省建設。
浙江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蔡袁強提到,今年是浙工大建校70周年,立足新的時代方位,學校將堅持以一流學科建設為主線,以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為動力,大力會聚高層次人才,著力打造高能級平臺,加快形成高水平成果,奮力推進學校事業內涵式發展、整體性躍升。
分層分類,加快高質量特色發展
此次會議上,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還分別匯報了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意見》和《關于加快普通高等學校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兩個《意見》表明,浙江要分層分類推動不同類型高校將特色培育成優勢、把優勢培育出水平,努力實現讓更多浙江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高水平大學的美好期盼。
“我們將全面貫徹本次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兩個《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要求,堅守‘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辦學定位,全速推進大融合的黨建引領、大攻堅的申碩躍升、大質量的教育教學、大組織的科研創新、大貢獻的社會服務,為浙江‘兩個先行’、高等教育強省建設貢獻更大力量。”衢州學院院長鄭友取說。
作為省屬唯一農林類重點建設高校,林學學科一直是浙江農林大學的優勢特色學科。學校制定了林學學科中長期發展規劃,出臺特殊配套政策,以林學一流學科建設帶動一流大學建設。浙農林大黨委書記朱斌表示,學校將始終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厚植農林特色優勢,走特色興校之路,堅定不移地向著建設區域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生態性研究型大學的奮斗目標邁進。
溫州大學校長趙敏認為,必須緊緊抓住此次我省以超常規力度支持和推動高等教育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契機,“我們要以‘走前列、當先鋒、作示范’的干勁、闖勁、拼勁、韌勁,力爭進入浙江省高水平大學行列,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地方高校第一方陣,到辦學100周年時躋身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
一直以來,我省高等職業教育整體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如何進一步擴大領跑優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振洪表示,學校正在面對時代變革期、職教機遇期和層次躍升期“三期疊加”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唯一的破解之道就是走出一條具有金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他說:“首先要堅持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到學校發展的各領域、各方面、全過程。同時,要堅守將學生發展作為辦學核心、將德技并修作為育人初心,努力做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創新的探索者、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職業本科辦學標準的貢獻者。”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堅持服務民營經濟、面向產城融合、精于臺州制造的辦學定位,主動面向臺州“三高三新”現代化建設目標和臨港“五大產業城”建設發展需求,切實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發展戰略的水平。“學校將借助和整合社會資源,逐步搭建對接區域產業的科研平臺,解決企業應用性科學技術難題,構建起具有高職特色的科研工作體系。”臺職院院長章偉說。
多點發力,會聚高層次創新人才
高等教育要實現內涵式發展、整體性躍升,需要涌現更多的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拔尖人才。會議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打造創新人才“蓄水池”、在高層次人才上求突破,打造科技攻關“新高地”、在高能級平臺上求突破,打造成果轉化“集聚區”、在標志性成果上求突破,促進高水平大學、高能級創新平臺、高層次人才深度互通、優勢互補。
在浙江師范大學校長蔣云良看來,以高端人才引育會聚創新人才是實現一流學科建設新突破的路徑之一。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浙師大將不斷深入實施人才新政22條,持續優化人才領導體制、強化人才政策供給、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著力引進世界尖端人才,形成人才聚集效應。紹興文理學院黨委書記汪俊昌對此深有同感:“學校將著力引聚高層次人才,聚焦重點、梯次引育,努力實現A類人才突破、B類人才增量、C類人才擴面,加快成果轉化應用。”
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最密切結合點,高校要鍛造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硬核能力。“學校將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315’科技創新體系、‘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等,打造一批高能級科創平臺,完善‘數字賦能、交叉融合’的杭電本科教育模式,培養更多高質量數字人才,推進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努力在‘卡脖子’‘無人區’等領域有所作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朱澤飛說。
浙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黃文秀表示,學校將聚力建設中醫學、中藥學高峰學科,著力培育擔當振興發展中醫藥事業大任的時代新人,全力爭創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和國家中醫康復中心等重大平臺,全面提升中醫醫療服務能級。
在高等教育強省推進過程中,高職院校也要跑出加速度。“學校將以培養先進制造業高技能人才為己任。”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湯兆武說,學校一方面將深入推進職業教育“三教改革”,打造更有引領力的產教融合育人體系;另一方面將深入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打造更有凝聚力的人才生態體系。
為切實走好“育才路”,作為思政教育工作者,浙大輔導員劉永杰表示,他將繼續發揮輔導員親近學生的客觀優勢,在未來工作中不斷引入“大思政課”資源,加強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協同。(本報記者 季 穎 張純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