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近日《中國青年報》報道,今年多所職業本科高校招生一片“紅火”,越來越多的高分考生選擇報考職業本科院校——有高考621分的考生選擇了金華職業技術大學護理專業;廣州職業技術大學錄取的400名物理類學生中,平均成績超過本科線近100分;寧波職業技術大學實現了“高分滿檔”,6個本科專業全部一次性滿額錄取……
職業院校怎么就成了“香餑餑”?
考生和家長的選擇其實不難理解,簡單說就是為未來就業多做打算。當下,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對于一些本科院校的畢業生來說,如果學校一般,專業也不夠熱門,那么求職過程中可能并不具備太多優勢,而職業院校的學生通常有一技傍身,可能更受企業青睞。所以,一些學生和家長主動選擇報考職業本科院校,很大程度上是在為將來的求職就業增加更多確定性。
進而言之,這也折射出當下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知更加全面理性,對“人才”的評價標準更加客觀科學。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推動和發展職業教育意義重大,同樣可以培養多樣化人才,對于傳承技術技能更是不可或缺。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在建設技能型社會的大背景下,通過職業院校的學習增長本領,成為對社會有用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同樣能贏得社會的尊重,收獲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
近年來,國家一直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重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舉措。2021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提質培優,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高標準建設職業本科學校和專業。不難看出,包括職業本科在內的職業教育發展前景廣闊。
與此同時,近年來越來越多有關職業院校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大賽獲獎的新聞進入人們的視野;諸如“大國工匠進校園”“勞模進校園”“優秀職校生校園分享”等活動實現了常態化開展;宣傳展示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質勞動者事跡和形象的各類作品,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這些都讓人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成長成才之路從來不是“獨木橋”,通過不懈的努力,職校學子完全可以成長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也完全可以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成就技能報國夢想。
職業本科招生火了,是一個積極信號,也是職業教育“學有所用”的一種直觀體現。期待職普協調發展、相互融通,能夠進一步推動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同產業結構相匹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讓更多人了解職業教育、認可職業教育,讓不同稟賦和追求的學生能夠多樣化成才,讓職業教育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優質人才資源支撐。(中工網評論員 李靖)